易品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54|回复: 0

周易阴阳学说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9 14: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系辞·下》:“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对于此段,学者多是不求甚解,只了解个“大概如此”就迫不及待地发表言论,尽管各有论述,但总是以阴阳爻之多寡来区分阴卦和阳卦。如,震二阴一阳为阳卦,坎、艮如是。巽二阳一阴为阴卦,离巽如是。这个地方是没有错的,但若以此类推,乾无阴爻,坤无阳爻,则“以阴阳爻之多寡来区分阴卦和阳卦”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春秋多以刚柔、仁义(德义)说易,如孔子《易传》、左丘明《左传》,而以阴阳论卦多是汉易所为。但是今天学者们对“阴阳”“刚柔”“仁义”已经不再严格区别,而是一概笼统理解为“阴阳”,“刚柔”、“仁义”都作“阴阳”理解,看着“可行”,实则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阴阳”、“刚柔”、“仁义”从形式上看没有区别,但各自的描述对象与任务都不相同。《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阴阳之道,阳生于子,阴生于午。阳左行,阴右行。
    刚柔之道,昼夜之象也。昼始于卯,昃于午,没于酉。
    仁义之道,乾父坤母也。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
    阴阳、刚柔、仁义各有任务,表达对象不同,终始之位不同,历经卦序不同,阴卦阳卦则不同,《系辞·下》所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还需参考“奇偶”,岂能单纯以阴阳爻之多寡来区分阴卦和阳卦。
    所谓“奇偶”,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这是天地相对运动的时空关系,是“分阴分阳”的前提条件。不认真考察这个内容,焉能区别阴阳卦。


1:易经有阴阳观,但不是阴阳学说。易经全篇只有一个“阴”字出现,而且这个阴字是阴暗的阴,不是阴阳的阴。
2:刚柔之说出于易传,用于卦爻,不用于64易卦。
3:仁义之说源于儒家。孔儒是借易,不是解易。他的一切易学观点都以儒家宗旨为准。

周易》的卦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因此研习《周易》必须具备2个基本素质。
1、统筹观念。
《周易》64卦符是一个整体,是紧凑关联的一张“网”,彼此互为根本。如果没有统筹观念,64卦符就会被看作是64个独自存在的、互不关联的符号。很多学者都不承认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统筹观念。如果仅仅讨论某一处,他们是“通”的,但如果你将他们的言论集中起来看,你就会发现他们总是顾此失彼,甚至自相矛盾,毫无章法可言。

如果没有统筹观念,时而见峰,时而见岭,“只缘身在此山中”,无论怎么努力,都找不到方向。
2、逻辑思维。
没经过逻辑锻炼的学者,他们的思考与言论也是一塌糊涂的,尽管他们脑袋里边有很多不错的想法,却永远不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什么呢?

    刚柔者,地之厚薄也。刚来则地厚,柔来则地薄。
    阴阳者,天之隆阖也。阳来则天隆,阴来则天闭。
    仁义者,动之顺逆初始也。顺动则为仁,顺者为来,来者为信,信者,天而降也。逆动则为义,逆者,往返也,往而有始,是为义也。
    阴阳、刚柔、仁义不可等同而论

    现今,我们通常以“阴”和“阳”代表事物的两个面,如男女、上下、正负、刚柔、君臣等就可以用阴和阳代入进行相关的陈述。但这种“泛阴阳”法并不能在《周易》卦符系统里边笼统使用,因为无论是三画卦还是六画卦都包涵三个基本内容:天、地、人。天、地、人考察的是不同的对象,因此天、地、人“三才”不可以统一称为“阴阳”。
    卦符系统包涵的天、地、人“三才”是古贤探索自然的三个基本对象,是古贤作卦的依据。《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三画卦系根据天文、地理、鸟兽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作,即时空=自然景观=鸟兽之文,三者之间必定匹配。
    《说卦》也特别交待:“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将“三才”分别考察,再统一在一组符号里边,就形成了三画八卦:上爻为天时,中爻为地理,下爻为“鸟兽之文”。与“物候”之理同,是一种“垂直”的陈述方法。
    注:地理,这里并不是指土地、山川形势,区域划分,而是“万物之文理”。

《周易》范畴不可以随意延伸:
    《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于是有学者以此为依据,主观意识里边认为《周易》爱怎么解释都可以,或是将《周易》往现代意义的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延伸,都说要构建比前贤更严谨、更恢宏的体系。
    但学者们并不了解卦符的真正内涵,认驴为马,尽做一些似是而非的努力。狼、狗形似,但狼不是狗,狗也不是狼。将狼皮批到狗身上,这个狗尽管象极了狼,但终究不是狼。卦符模拟万物发展变化,有严格的规则需要遵守,不是随便将一些名词贴拢卦符就可以称其为易学。
    要练武就得从站桩开始,妄图绕过站桩这个基本功而练好武术,不可能。易学者应该回到传统路线,脚踏实地、老老实实从头开始,了解古贤的意图方才能进一步延伸,否则怎么努力,也只是东施效颦——徒有其形而不得其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易品楼 ( 京ICP备09080249号-9 )

GMT+8, 2024-5-10 03:45 , Processed in 0.0405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