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品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80|回复: 8

浅谈易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22: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学好易经,怎样超越自我,我把这个,称之为易经之道。那么,这个道,到底怎么走,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一条道?怎么才能成为真正的易者?

一、易者,在于淡泊清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测师的进步,是预测师心理上思维上超越自我的进步。我们多数朋友,都没有认真反思过自己,你是谁,你学易为了什么?你是否给自己的人生和易学人生做个定位。更多的人,在学预测时都有功利性。他们太想算准,太想成名了。我不否认兴趣和爱好是进步的动力,但过高的期望与自身不合拍时,往往会欲速则不达。我的意思很明显,涉世不深,做事不认真,为人不老实的人不能学预测;处世太圆滑者不能期望技术有提高;而用其他如广告手段取代本质性预测者干脆就不该学预测。预测家,多为大器晚成之辈。预测行家,都是很淡泊清苦的凡人。当更多的人在技巧上斤斤计较,乃至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没看到对应的分析思维的哲学理论之花。当然,多数的哲理不能给你换成钞票,名誉等实际的东西,因此你感觉他们好虚好深好远。因此你的易学之路,就不会走得太远。所以,学会淡泊、淡定,然后才能是易的从容。

二、技法只是易路上的花饰
无数人在宝藏的大门前找不到开门的钥匙。于是,四处寻求技法,有的易友,曾有一段时间天天给我发资料,不接收都不行,不接收他往信箱中发,我就问他,你学会了多少?他说,我要超过你的徒弟。从心态上,他就错了,资料是有用,但不是绝对的,剑在人手,分什么人用,这与佛家修行一样,技术的东西不过是念佛持戒以修身而已。如果要开悟就需有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知,预测是两大目标的握手:精湛的技术和流畅美妙的哲理性思维。当一个预测者将两者合理的融合后,他就是真正的王者。他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人了,他将成为众多预测前辈的化身,他就成了整个宇宙的观察者。那么,这一点,我们有几个人做到了,有几个人认真思考过了。在金庸的小说中,有一个九阴真经,这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正宗武功心法,梅超风学去了,就成了阴毒的下三烂武功。同样的,并不是你得到一套资料,就能成为高手,如果有了资料就可以成为高手,我想,国家的教育局应该改革,给学生们发书就可以了,何必还要找老师们讲课?老师讲课,有一个气场在内,有老师讲课时的神情和语气、心境在内,所学与自学是不同的,这就是正宗与偏门的区别。

三、大师有自己的气场和境界
学过风水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技法叫呼声唤象,就是说,一处山川地理,大师们随口给起个名字,往往能叫得响。其实,这并不是大师真的有神通,这只是大师自身意念力和他人生的加持。我们都知道学佛,可是大家知道什么是佛吗?佛就是我们自己。那些佛像,原本是古代一些有德行的人,让人尊重和记住的人,比如财神关公,比干等,这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们因自己的传奇经历,被人记住了,被后人供奉了,所以,他们就成了佛。我想,若干年后,毛泽东就可能成为人们供奉的佛。并非佛象能保佑你,而是他能给我们以心灵的加持。比如国外有人供雷锋的像,是雷锋成了神吗?不是的,是雷锋的精神,可以敲打他的心灵,让他学会为人民服务。所以,学习大师,感受大师,追求的并非只单纯是他的技法,而是他为易的气度和对易的深度与谦和。就象我们供奉的神像一个道理,让他成为你易路世界里,精神的指引。

四、易经需要广大和博深的文化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庄取达,读骚取幽,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这个文化,,包括书本上的,也包括人文地理.我多次强调,功夫在易外,易经把整个宇宙当作一个大系统,把人体当作一个小系统,易经它是以一种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的,强调事物是由对立而统一的部分构成,强调事物周而复始的变化。这是它的根本哲学思想,易经的本质就是古人研究宇宙万物变化的学问,重在变化二字,其次还有“大道至简”(容易)的含义,然后就是 “阴阳”的概念。 易经的八卦是由三爻组成,下边那根初爻代表人类生活的地球,中间那根代表人类,上边那根上爻代表我们所在的整个宇宙。 在易经的64卦中,每卦由6爻组成,也就是由两个三爻卦组成,下面三爻称为“内卦”“下卦”,上面三爻称为“外卦”“上卦”,有两层含义在里面:
   (1)六爻代表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六个过程(初见端倪--崭露头角--小有影响--新的台阶--质的变化--发展顶峰)
  (2)下卦代表事物的内在变化,上卦代表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泰卦(乾下坤上)为什么是好卦?乾是刚,坤是柔,内刚外柔,如果一个人“胸有激雷而面若平湖”,是不是很厉害?如果一个人很有本事但是从来不唱高调而招别人嫉妒,是不是在社会中比较好混?反之,否卦则代表了“外强中干”的状态。
在《易经》这个总纲之下,有其应用科学,只知学易,而不会用易,只学会了一半而已。想成为真正的高手,各种书都要看.都要学习. 如、史记、唐宋散文、诗经、一些历史方面得古诗词,先大概了解一下!
五、易经需要有自己独到的个性
上午有易友说,我的女弟子们都很狂,很嚣张。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能说,易经其实就是人生,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换句话,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断什么样的卦。一个20左右岁的人,还是个小女孩,你让她和四五十岁的成年人一样谦虚,那就不是她了。而一个六七十岁的人,你象年轻人一样口无遮拦,那就是张狂了。《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谦让精神治理天下,确实得到了万民拥戴。这历来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境界。但在易经的乾卦中,总结概括了人生奋斗的六个阶段的形势特征和最佳策略,对人人都适用。“潜”是人生奋斗之始,“现”是小试锋芒之时,就好比是年轻人的张狂时,年令、阅历、经验、让他们在这个阶段里,自由发挥,直率说话,那么,当他成熟时,他的成就,非一般人可比。就如当年的周恩来,如果没有他年轻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张狂,也就没有他后来成为一国之总理的大格局。“惕”是初获成就之日,“跃”是一举成功之机,“飞”是事业大成之际,“亢”是事业极盛时期。这是人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境界。当你胸怀大志,默默无闻地努力时,你就是一条“潜龙”。当你的事业成功,你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时,你就是“飞龙在天”了,所以,学习易经也是如此,要有自己的个性。但这个个性,一定要与自己的年令相结合。

我建议你先看一下简单易懂得,
讲了一大堆占卜算卦的意义与作用,只是坐而论道罢了,下面应该是起而证道,谈谈其具体方法。
  同义理派注重道理的阐发不同,象数派注重占卜算卦的实践,推崇卜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最初的龟卜法到蓍草法,再到后来的太玄法、金钱卦、梅花易数、四柱八字、大小六壬,甚至紫微斗数、奇门遁甲等等,流派技法日益繁多。但这许多技法不少已经失传,现在比较流行的是金钱卦、梅花易数与四柱八字等几种,另外好象还有许多特殊的小技法在流传。

  当年我涉猎象数之学,其实只学了点皮毛中的皮毛,知道了点金钱卦怎么抛、梅花易数怎么起,四柱八字怎么排,但这些技法我都是浅尝即止,至今没有一门较为精通的,想来真是惭愧。不过以这点皮毛,我也作了一些实验。

  记得看了邵伟华关于梅花易数的介绍,掌握了其中的几种起卦方式后,那日我心血来潮,随手叫住身边的一位同事,叫他脑子里想一个人,但不用告诉我是谁,我则起卦算他脑子里想的人是怎么样的。当时我是以时间起卦的,从卦象中分析出该人是男是女,身材容貌如何,性格及家庭背景如何等等,告诉同事,谁知同事一口否认。我虽然有些失望,却也不大在意,以为是自己水平差,或所用理论、方法根本不对的原因。谁知过了二天,同事偷偷告诉我,那天我分析的情况同他脑子里想的那个人完全一致,我这才大吃一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2: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梅花易数讲究灵机直觉的捕捉,对起卦方式与时机的掌握要求较高,我后来的几次试验过于刻意,成功率并不高,觉得这种方式不适合自己,就放弃了。金钱卦也差不多,要求起卦者的心态洁净精微,而我性格较为急燥冲动,几次试验也不怎么成功。倒是我一位很要好的朋友,精于金钱卦的测算,奇准无比,远近闻名,让我羡慕不已。

  最后我选择了四柱八字,发现这种方法比较死板,也较为客观,只要严格按其公式与要求推算,心态如何关系并不大,测算效果非常稳定,所以我就在这上面花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我虽然化了不少时间精力,这门技法还是没能掌握多少,只是将八字排出后,根据有关口诀看看其中有否相冲、相害、相刑,十二支的六合、三合局、天乙贵人、马星、桃花杀、羊刃、干禄、华盖、天罗地网、天赦、十恶大败、六甲空亡等等,并用四柱起卦,结合卦爻法的六亲六神,判断一下所测对象的事业、学业、婚姻、子嗣、财运、病伤方面的信息。至于比较盛行的流年、大运之类,我却始终没能掌握。在测算技法中,四柱法被公认为是准确度高,面广而具体,但方法极其复杂深奥的一种。我虽然只会最基本的一点测算,但一个对象算下来,至少得化三、四个小时,且极耗脑力与精神。当然,这同我记不住有关的许多口诀,需要查阅资料有关,但其中繁琐而复杂的推算过程,却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难以想象的。
  四柱测算试验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用四柱起卦测算对象所生子女的性别,连续近二十起没有一个出错。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只要看依四柱所起卦象的六爻是阴还是阳就行,例如,如果初爻、六爻都是阴爻,而二、三、四、五爻中只要有一个是阳爻,那所生子女必是男孩,反之,初、六爻是阳爻,中间诸爻有一为阴爻,必生女孩。如果初、六爻一个为阴、一个为阳,则需结合六亲六神、动变之爻判断,或结合配偶判断。有时双方卦象都难以判断,则结合其他方式。对于在这个实践中能获得如此高的准确率,我自己也感到十分惊讶。

  另外一个方法的实践也很有意味,那就是掐指测配偶方位法。这可能是算命术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把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看成一个圆形,食指和小指的根部、第一节指环、第二节指环、指尖加上中指和无名指的根部、指尖,正好是十二点,代表十二地支,象时钟座标一样把一个圆划分成十二个部分,各个指节分别代表一个方位。以无名指的根部为起点,根据所测对象的农历生日,稍微掐指一算,几秒种内即可算出其配偶的方位(相对于双方的出生地而言),例如,正月初四出生的人,其配偶方位是正东方,但让人意外的是,命书中却说相反的正西方也有可能。这让我大为迷惑:正东与正西完全相反,怎么会把这二种可能放在一起呢?难道是作此术者的投机取巧,把十二分之一的可能性提高到了六分之一的可能性?但命书中只说必须这么判断,并没有说理由。我曾为这个问题思考了很长时间,却仍是想不通。直到有一天,一位来测对象的朋友问我怎么根据所测方位去找女友,我就开玩笑说:你找一张地图来,把自己的出生地作为中心,画出包含十二个30度角的扇形,找到算出方位的正反两个方向的扇形区,然后到这些地区去找老婆就行了。这时,我从地图想到了地球,想到了经线与纬线,猛然想到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从正东方向跑去,最终都会从正西方向回到原点。于是我在刹那间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正东与正西放在同一种可能性中!但这时的恍然大悟却更让我震惊:古人竟然在算命术中,就早已隐藏着“地球是圆的!”这个近代地理知识!

  当时在探究象数之术时,我的心情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很是激动与兴奋,一方面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每一次排完四柱八字,都让我头痛脑胀。而测算得越准确,我的恐惧感也就越强。脑子里始终想着“善易者不卜”这句话。终于,在一次让我毛骨森然的事件后,我决心放弃在术数上的探究。

  那时我有一个同学在长春一所大学(好象是长春工业学院,记不清了)读书,但第二年发现得了白血病,春节回来到我家打扑克时,看上去还很正常。当时我们知道他家经济非常困难,就与旧日同学联系共同捐点钱给他治病。捐钱那天我正好两手空空,没捐。到九月初我想起这事,就给他写了封信,并汇了一笔钱去,写信汇钱之前,我起了一卦算他的病情,却得了个临卦,卦辞劈面就是一句“至于八月有凶”,我大吃一惊,但转头一想,现在已是九月,他家里并没有不利消息传来,应该没事吧。但过了二星期后,突然传来他已于9月11日在长春去世的消息。开始我只是震惊,当天吃中饭时,突然想起阳历九月,阴历不正是八月吗?一查历书,9月11日正是阴历八月十五。当时我只觉得一股寒流传遍全身,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此后,我就很少给人测算。最近六、七年里,除了一次为求一位书法家的横幅,作为交换为他测了一次,以及儿子出生后测了一次外,其余的一律拒绝了。放弃象数术的原因,一部分是为历来相传“泄天机者必受天谴”的警示所动,另一个原因是感觉到其中的繁复深奥太费心力,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必须放弃许多世俗的享受,而这,是心志不坚的我无法忍受的,因为当时我认识了几位搞文学的朋友,正被他们拉着一起写诗歌散文。而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也越来越大,精力时间不够,就因这许多借口放弃了术数的探究。

  不过,我虽然不再为人测算,也不再涉足易学,但对占卜算卦的理论思考却仍是断断续续。因为占卜算卦不象特异功能或飞碟现象那么神秘和难以主动把握,它甚至是象木工、焊工一样的一项技术和技艺,任何一个人,不需要懂得《周易》的微言大义,甚至不一定要识字(古时的许多算命瞎子并不识字),只要按照其技法所规定的要求与方式去推算,都可以掌握它,懂义理的人可能准确度高些,不懂的人只能按口诀或公式死搬硬套。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我那位精擅金钱卦的朋友,他自己承认对易经的理解没有我深,但测算的结果却远比我准。因此,这么一种客观存在的,可以反复验证的技术和学说摆在你面前,你还能象宣传当局那样斥之为封建迷信而不屑一顾吗?

  我想,作为一个受过自然科学和现代文明熏陶的人,神秘的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接触前就被它吓倒;就怕面对它的态度不是认真正视,而是掩耳盗铃;就怕许多人只是凭着固有的一点可怜知识去否定、拒绝或者崇拜,而不是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态度去弄清楚它。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对于自己的退缩,对于象数学的放弃,才觉得对不起那些在许多科学著作中对我有所教诲的科学大师,对不起我从中所领悟的科学精神,也对不起那些把易经学说传承到现在的无数先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2: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我觉得应再来谈一些道与术、义理与象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前面我曾说过,中国很久以来就尊道轻术,因为术有专精,道无边际。即使一些谈术的,最终也必定要归结到道的层次上,讲究“技进于道”,如大家熟知的“疱丁解牛”、“卖油翁”等故事。后来被西方诸国打得头破血流,才发现崇尚异术的蛮夷居然已变得如此厉害,才有所醒悟,才在崇尚科学的西方文化观照下,发现以前所看不起的术,居然比崇高无涯的道包含了更多的科学内容。

  说到科学,想起有人批评我对科学的理解有误,就想找一下有关“科学”这个词的定义,但我书架上没有这方面的辞书,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信息虽多,却没有想要的,只得作罢。因此只好仍以自己理解的方式来述说(各位朋友如果方便的话,请把各种版本的关于“科学”的定义告知一下)。在我的意识中,科学经常是同哲学相对应的,而不是与迷信相对应。因为我认为在认识上只有谬误,没有迷信,“迷信”一词,是对认识上的谬误的一种蔑称,不是一个平等尊重的词语。

  在我看来,哲学是整体性的认识,科学是专业性的知识,哲学是道,科学是术,科学不是至高无上,哲学也不是无所不能,二者互相辉映,螺旋形上升,从而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那么,易经或者《周易》所代表的,到底算哲学还是科学呢?因为看起来它一方面是专业性的知识,在占卜算卦的领域是绝对的权威和经典;另一方面它又是整体性的知识,它所包含的“十宗”流派几乎囊括宇宙与人生、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义理一派跟哲学近些,它的象数一派则与科学近些,由于义理派与象数派争执不下,易经到底是哲学还是科学也是争执不下。

  以我的看法,《周易》是科学,易经是哲学。如果一定要把二者合并,则易经首先是科学,其次才是哲学。也就是说,易经首先是术,其次才是道,术是第一位的,道是第二位的。

   这个观点可能与许多人的大相径庭。因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向来是认为“体道自然知术”,认为道是本,是根、是里,而术是末、是叶、是表与相,只要得了道,那术是根本不在话下的,“得道了怎会不知术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释迦、摩西、基督、六祖慧能以及穆罕默得等古之圣人得道而无所不通的神迹,似乎也为此说作了有力的证明!

  但是,我从易经中感受到的,却是“精于术而体道”的精神。占卜之术渊源悠长,伴随着人类的产生与成长,中、外诸大文明古国无不如此,而中国,对占卜之道似乎特别认真,近、现代出土的殷、夏时代的甲骨文中,绝大部分都是占卜之辞。据说,这曾让当时和现在的政府颇为尴尬:中华文化之源居然是占卜之术!因而有段时间对出土的甲骨文资料进行封锁,只允许极少数人接触与研究。这实际上证明,从殷、夏到周,占卜之术经过千年以上的精研与发展,已经象那解牛的疱丁一样“技进于道”,太卜、祭司们在为族人国君提供灾祥谶纬分析的同时,深刻体悟到了宇宙、时空的一些道理。而我在前面掐指测配偶方位法的实践中,居然体察到算命术中早已隐藏着“地球是圆的!”这个现代知识,也说明在对占卜之术的研究中,确是可以对天文、地理等宇宙之道有所证悟。

  易经之中蕴含大道,但是,我在其中找不到顿悟之道,其中只有精研于术而体道、把玩象辞而悟道的渐进之法,而没有佛家禅宗那样直指人心的顿悟大法。(呵,难怪禅宗二祖慧可要放弃道家易学,去拜达摩为师学顿悟之法了。)所以在易经的探究上,我认为“体道自然知术”这句话所代表的认识方法并不正确。

  那么,“体道自然知术”这句话有错吗?没有错!体道了,确是自然知术,这是一种最高明、最快捷的认识方法,但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体道的境界!因为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能体道,要有所学、有所修,才能有所体悟,在学、修、悟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能够具体操作的术,就是释迦,也是经过诸多苦行之术才悟得大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平庸之辈了。所以在我看来,先体道,再知术,是只有极少数圣人才有可能做到的,那样的天才和上智者,一万人之中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因而大多数中、下智者,只能以“精于术而体道”的方法来认识世界,这是一种逐步积累、稳步前进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22: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先秦之前,应该是“以术体道”的时代,汉唐之际,应是“道术并举”的时代,宋明以后,则是“尊道轻术”的时期。
  中国的知识者,特别是宋、明以后的,好象每一个都认为自己是天才与上智,乐于论道、耻于学术,义理之道大倡,术数应用之学受贬,“平日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却不知“象外无词”、“术外无道”,非真正上智者,所体道者必有偏差,任何下智者,所精于术者必有所得。可惜的是,中国上智者的政治权谋太高明了,压得下智者无法动弹,于是大道衰落的同时,微末之术也没有兴起。反是在西方,经过一段黑暗世纪之后,诸术兴起,终于进而窥得大道,得以侵掠天下四方。

  从“以术体道”、“道术并举”到“尊道轻术”,中国经历了繁荣衰落的演变,易经也经历了从庙堂散落民间的过程。由于易学“十宗”的发散,故还能在义理派占统治的情况下,保留了一部分象数之学。这实在是件幸运的事。
  其实在易学中,义理之学远比象数之学要生动活泼,也容易人让人发现新东西。但是我坚信一点:勇于实践的人,永远比单纯思考的人更能够掌握真理,所以我认为学易的正道应该是“道术并举”,虽然我自己也从象数走向了义理,并在义理中有所收获,但我知道这仍是我人性中的一个软弱,是一个不光彩的耻辱印记。

  许多对象数术感兴趣的人,不久就会被其枯燥繁深所吓跑,江湖术士因为需借此糊口,而不得不操此苦术;但生活优裕之人,偶尔玩之则可,如果叫他深入探究,绝大多数人是吃不起这个苦的。这也是为什么多少年来常操此术的多为身有残疾的孤寡之人。
  所以有时我更佩服的是邵伟华那样的人,至少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往直前,义无反顾的探索勇气,这是那些经常感叹中国缺少勇于探索的科学家的人自身所没有的,却正是西方的科学大师们所具有的。

  从八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国内接连出现了“武术热”、“气功热”、“易经热”。我在这三股潮流中可算是都打过滚,现在想来,觉得这三股潮流很有意味。首先,它代表着一种力量的转移,代表着从推崇武力到推崇知识的过程。不过,同托夫勒所说的力量转移稍微有点不同,因为托夫勒的力量转移过程是武力、金钱与知识,武术、易经对应于武力和知识是比较明显的,气功与金钱则牛头不对马嘴了,不过,气功热形成时正是下海经商大潮之际,那时跳出来搞气功的也都挣了不少,似乎也能与金钱相对应,呵呵呵!其次,它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以术体道”、“道术并举”、“尊道轻术”三个阶段的缩影,呵,具体的论证就不说了,有心者自己体会吧。

  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只有接受;对于现在的时刻,可以清醒的意志把握,对于明天的未来,相信能够以自己的努力来影响。易经流传数千年,历久弥新,至今诱人探索,其价值是非任何人能够湮灭的,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能从中获得多少,能得到多少的启发。易经不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高代表,它只是提供一种揭示个人、社会与自然演化轨迹的技术,提供一种思考方法与可能性,使我们在现有的文化与文明程度上再进一步。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想,易经还将使人们学会占卜算卦,还将使一部分人得此养家糊口,还将使一些学者得到惊喜,还将使一些科学家冥想着它,还将使一些哲学家们苦思着它,还将使许多其他学说攀附着它,还将使无数人因不得其门而入而苦恼,还将使一些人因为某种超出他之外的存在而感到羞耻和愤怒,也还将使极少数人舍身纵入、奋勇独上,要把它放在自己精神与意志的焚炉中进行熔炼,锻造出我的同胞们尚未创造出来的东西!

      有人说人生二十岁到二十五六岁这段时间最是意气焕发,读书、跳舞、散步、音乐、冥想、流泪、辩论、拳术、吐纳、电脑以及读易算卦,易经耗费了我这段时间将近三分之一的时光,所以意识中觉得应为此做点什么。开始写这篇文字时,觉得是为别人而写,现在却发现,只是为我自己而写,只是要为那段时光留个记忆,因为,那是一段让我从消沉到积极,从堕落到崛起,从躲避生活到无所畏惧,从愤世疾俗到感激人生,从茫然不知所措到心灵充实坚定的时光!
  随手写来竟已有万字,却是思维杂乱,文字无章,感想丛起,了无系统。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3 18: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5 14:28: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非常好,无需追求大彻大悟,有悟即有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30 15: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有个对易经整体认知的过程,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8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对易经有点认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易品楼 ( 京ICP备09080249号-9 )

GMT+8, 2024-3-29 16:03 , Processed in 0.0440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