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品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33|回复: 2

浅析《道德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3 20: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第一章有多少人会背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不是这样的呢?第一个道,是不是说的是名词呢?指我们现在所说的“道理”。第二个道是什么词呢?那个知道?是不是指言说,表述?那第三个道,谁能解释一下吗?准确的说,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

          本章指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是形而上的。 能够表达的是不是道呢?能够表述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之道。名称,能够命名的,就不是永恒之名。道是无形的,无色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它无法用具体的言语表述。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对人生的体悟,对道的领悟,陶渊明大家都不陌生吧?他的潇洒,他的淡泊,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都在酒里,诗里,菊花里。就是不在嘴上,是吧?思想就是理性认识,是对于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但是思想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当一旦表达出来就失真了,是这样吗?也就是说,任何语言都不能尽善尽美地表情达意。当一个人过世后,他的思想本意也就无人知道了。无论他本人传下作品,或是后人记录下他的思想。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要的就是那个一点通的灵犀,也是妙不可言的道.以上说法听起来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但却是真的.下面说一则成语故事-------轮扁斫轮:春秋时期,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一位名叫扁的制轮工匠在堂下制作车轮,听着齐桓公的读书声,扁忍不住放下锥凿走到堂上对齐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答道“是圣人的思想”。又问,“圣人还在吗?”,答道,“已经死了”。扁接着就说,“那么,您读的东西不过是糟粕而已”。齐桓公说,“国君读书,你一个匠人有资格议论吗?你今天说得出理由还则罢了,说不出理由你今天是自寻死路”。扁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只是从我的职业体会来看待此事。就象使用工具斫轮子一样,过于追求精巧,则轮子势必不太牢固;做得过于粗糙,则不太适合使用。 是的、要恰到好处地把握这个尺度,需要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但这一个尺度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但又确确实实存在。我无法明白地教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无法体会到我所感悟的东西,以至于我七十岁了还在制作轮子。因此,古人已经死去,他们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也跟着消亡了。

        从形而下回到形而上。才能参透天道地道人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有”,根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可以说都是很幽昧深远的。幽深又幽深,这是洞察一切奥妙的门径。道体无 ,道有用。 有无就是道的两面。表述不同而已,大家认为呢?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之所以要用“道”来命名它,是为了表述的方便,“道”字,是一个记录的符号。就像数学的方程式,方程式中的字母,XYAB这些都是一个符号,本质就是要找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有了这个关系,无论一个数怎么变, 另外一个数就有对应的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从第一章看到:道是具有不可言说性。可说,非道也。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始源。是宇宙的动力。 说了半天,也许道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大家慢慢体会,用在生活中,学习中,教育中,就成为一个有道的人。就是一个有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1 15: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10: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真好,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易品楼 ( 京ICP备09080249号-9 )

GMT+8, 2024-5-4 09:11 , Processed in 0.0412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