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品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19|回复: 0

《周易》的天命思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7 18: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运筹帷幄,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当诸葛亮用计火烧司马懿父子,眼看司马大军就要覆灭时,忽然下了一场大雨,救活了司马父子。于是他就认为这是司马父子“命不该绝”,只能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可见所谓的“天命”思想,就是认为命运是由老天,冥冥之中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所决定的。“天命”观念在中国从古至今影响深远。早在殷周时期,“受命于天”就被镌刻在钟鼎之上乃至先民心中。

儒家先圣孔子晚而喜《易》,因此有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有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和“ 乐天知命”的思想。
道家则从“天道自然”出发,如庄子就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以平和的心态去安然接受天命。
周易》以乾为天,巽为风为命。
  《姤·大象传》“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巽·大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鼎·大象传》“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巽为命”出现于《周易》爻辞中的还有:
   讼卦九四“复即命渝”,九四为互体巽卦之中。
   否卦九四“有命无咎”,九四为互体巽卦之中。
此外还有革卦九四“有孚改命”,大有卦上九“自天佑之,吉”。

《周易》是卜筮之书,古人卜筮就是想以此通达“天命”。正因为是卜筮之书,《周易》才免遭秦焚书之火而留传于今。《周易》的卜筮功能是从八卦符号和文字表述两个方面来完成的。卦辞是总纲,爻辞是分论,再与象、变结合起来,用它的哲理去解释、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周易》的精髓部分是它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古代专职人员——卜史也很难弄懂吃透,解释清楚。除此以外,卜史们还记载了不少卜筮的实例,来提高推断的可信程度。因此《周易》的哲理是以人文统计为基础的。

文王对“天命”思想的重大突破,就是君子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顺天应时,改朝换代,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革卦)。孔子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商汤在讨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致天之伐”(《尚书·汤誓》)。武王讨伐商纣时也说:“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伐商成功,武王在庆典又说:“膺更大命,革殷,受天明命!”(《史记·周本纪》)

从《周易》的“天命”思想和它的哲理走出了《推背图》。《推背图》相传是唐代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用六十个年周期的干支以推算国运。《周易》的治国思想认为,君国与上天同气。思虑精微,是三皇五帝之成就帝业的原因。君主辛劳治国以德,国运就长久。亡国的君主不与上天同气,弃德从剥,国运就消亡。因此,上天降灾祸施吉祥于国,都是有人为的原因的。国家内乱未必会灭亡,内乱加外患国家必亡。

从《周易》的“天命”思想和它的哲理还走出了“八字命理学”。在“八字命理学”发展史上,唐代李虚中(762-813)是一位重要人物。李虚中尝试用生日时辰的干支推演某人一生的贵贱寿夭,吉凶祸福,也就是“天命”。经过五代宋初徐子平的进一步发展,“八字命理学”才正式进入成熟阶段。徐子平把李虚中推算年月日干支的办法,演进为年月日时同时预测的“四柱八字”法,也就是“子平术”。当今的“八字命理学”,皆以“子平术”为正宗。到明清时期,“八字命理学”得以完善。比较有名的有明代刘伯温(?)写的《滴天髓》,万民英的《三命通会》,张神峰的《神峰通考》,和清代沈孝瞻的《子平真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易品楼 ( 京ICP备09080249号-9 )

GMT+8, 2024-5-9 19:53 , Processed in 0.04716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