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品楼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36|回复: 0

周易困惑解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6 1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信很多人用心读了不同版本的《周易》(特指都是正经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不是街头地摊上花哩胡哨的那种),大家会发现,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易》的理解和注释都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牵强附会、信口开河胡乱解释。这固然是因为《周易》过于古奥深邃,也是由于各人理解不同,但是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许多人,包括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认为《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既然它是源泉,那对它总得有个相对比较广泛地、让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解说和阐述吧!总不能一天到晚说它是中华文化的源泉,却又一天到晚没有个准头吧!说起来,大家都认为它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但是若要问它是什么内容,所有的人又都傻了眼。咱中华文化总不能一天到晚稀里胡涂地瞎摸乱撞吧!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文王以河图、洛书为本,变数为卦,以象说事,名为《周易》。《周易》以卦画的形式描述各种自然形态,并根据河图“六”“九”之变的原理推导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简单而又严谨的数理模型,其博大恢宏的象数系统能有效地模拟天地间的变化。春秋时期,孔门以《十翼》传世,在“天道”的基础上会通以人文典礼,使《周易》由“天道”过渡至“人道”,从此确立了《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周易》文化现象——也应运而生,历经2500余年不衰。
    数千年以来,学习研究《周易》的学者络绎不绝。汉朝以前,凡是学习《周易》的学者都以“象”做为基本内容。但自汉朝以后,象学衰亡,取而代之的是空洞无物的“理学”。期间,虽然也有不少学者意识到“象”才是《周易》的根本,并试图回复先秦时期的易学理念,但此时,“象”的真正概念已经无人知晓。
    汉后的所谓的象学虽然也相当注重“象”,以“类象”解释经文,但这个方法也是差强人意,犹如把一部机器拆成若干部件然后逐个考量,却又不知道这些部件在整部机器中其什么作用;更有“类象”不够用之嫌,于是伏象、覆象、半象甚至阴阳、五行、干支、消息、阴阳相应等全都用上了,仍然是杂乱无章毫无法度可言。

那么,先贤是在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呢?
    第一、不注重或根本不知道重卦中的四个经卦的承乘关系。汉朝以前的象学,都相当注重这种承乘关系,辩失得,知顺逆,明应变,完全有赖于承乘关系。重卦由经卦组成,经卦在重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第二、不了解《周易》中的“象”都有哪些内容。先贤都认为“象”仅仅是“象形”之象,如乾为龙,坎为沟渎,艮为狗等。这种“类象”不能描述经卦与经卦之间的承乘交互关系。
   第三、不知法度。就是规律。纵观近二千年的易注,几乎没有哪一家释诂提及六十四卦中的规律问题。“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天地有律故四时如期,卦象万物在律在其中,若象之无律,易不可与天地准。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于法度,因而重之以六十四,规矩亦在其中矣!《周易》怎么可以没有纪纲法度?八卦在六十四卦中一定有一个应用法则。



    其实《周易》之所以为群经之首乃是因为它把“生”(生生之谓易)之观念发挥得淋璃尽至。特别是点出了恒道﹐即所谓“易道恒中﹑恒中生生”此理念。此可以从卦序始于乾坤﹑中于咸恒﹑终于既济未济见到端倪。此卦序亦即是《周易》之形式表现(逻辑性表现)。《周易》之所以为《周易》其几如此。“生”换转为《诗经》所讲﹐即为“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生”之观念乃为六经所共同关注﹐但《易传》(儒家之玄思所在)特别表现出创造性之诠释。《周易》之具体实践则是礼乐。离了礼乐而说《周易》也不过是空乏的。相反离了《周易》而行礼乐也是无根的。所以《周易》之价值不在于文献所范围而在于生命(礼乐)的落实。文献不能范围《周易》﹐否则《周易》不能说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即使有人认为《易》只是卜筮之书﹐《易》之经并非无意义﹐相反它是具有历史性意义。它是代表中国思想上之原初和谐即所谓自然起点。但它尤未具哲学性质。
    从易学史之角度看﹐先秦传统以《周易》为主。个人认为《周易》实质是标致著由夏﹑商之神道设教转而为礼乐之教﹐《诗》﹑《书》以文王之所以为文其几如此。
    中国人由对人格神比如太一(个人认为是雷神而不是日神)崇拜中解放出来﹐而以一具体而抽象之天来成就一超越而内在之性﹐《周易》就是这一觉醒之见证。《周易》对上古自然科学之八个范畴(日﹑月﹑斗﹑时﹑音﹑律﹑声﹑风)与物候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故有所谓文王八卦之建立。同时亦对人文社会观念之四维礼﹑义﹑廉﹑耻也有确实掌握。直至孔子把“仁”点出来﹐发展出《易传》而可确立一个由圣人来证成的道﹑法﹑器紧密相关之易学系统称之为《周易》﹐所以儒家讲内圣为王之道一直是不离《周易》。
    《周易》所谓道﹑法﹑器即圣人为损益之道﹑治历明时﹑栽法制器。损益之道是中道亦是从律数而来。即律数确实为系统之逻辑起点而贯穿整个系统。故学《周易》必须懂律数以明象(卦)而依象而言理。《周易》之治历明时是以上下经总结为“生化历”(以通律数之故)而以人道为中﹐所以卦总是有错﹑综﹑复﹑杂四相﹐以上经三十卦以“乾”﹑“坤”二卦起首﹐而以“坎”﹑“离”二卦为终﹐此四卦(其策合为三十)以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道原始要终之理。
    上经以“泰”﹑“否”为中﹐下经以“损”﹑“益”为中﹐上下相通﹐卦序之排列却又非反即覆﹐六十四卦不过实得六六三十六即乾之策也﹐人有吉凶六道(下经始于咸﹑恒﹐中于损﹑益﹐ 终于既济﹑未济)以通天之“泰”﹑“否”。数﹑象﹑理相辅相成由人而显。如由贞悔之角度看﹐则下经为贞﹑上经为悔。整部《易》经之卦象不过为乾﹐《文言》谓亢龙有悔不亦宜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易品楼 ( 京ICP备09080249号-9 )

GMT+8, 2024-5-9 21:36 , Processed in 0.0463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